經濟觀察網 記者 胡艷明 11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10月份金融數據:10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85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9108億元;10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7384億元,同比多增1058億元。
1.85萬億元的新增社融超出市場預期,其中政府債券的拉動作用明顯,政府債券凈融資1.56萬億。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認為,近期增發國債、支持地方建設、規劃建設保障性住房等政策落地,對于拉動需求、提振實體部門信心具有積極意義。
對于信貸方面的數據,市場分析人士有不同的觀點,有分析師認為7384億元的新增貸款已經超過預期;有分析人士則認為新增的信貸仍然以對公中長貸為主,居民貸款尤其是居民零售領域貸款需求仍待修復,并且,10月新增票據和非銀貸款占比加大。
政府債券融資拉動社融
社會融資規模增量是指一定時期內實體經濟從金融體系獲得的資金額。
10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85萬億元,從結構來看,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4837億元,同比多增232億元;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增加152億元,同比多增876億元;委托貸款減少429億元,同比多減899億元;信托貸款增加393億元,同比多增454億元;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減少2536億元,同比多減380億元;企業債券凈融資1144億元,同比少1269億元;政府債券凈融資1.56萬億元,同比多1.28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321億元,同比少467億元。
從上述構成社融的結構來看,社融超預期主因政府債券支撐,其他分項或增幅不大、或有所回落。分項中,政府債券融資1.56萬億元、同比多增1.28萬億元,創下歷史同期新高。
“債券融資驅動新增社融同比多增。”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表示,債券融資特別是政府債券融資明顯放量,這主要與地方一攬子化債方案落地、萬億元特別國債發行等因素帶動有關。
票據貢獻43%的信貸增長
10月新增人民幣貸款7375億元,這個數據不如前一個月的數據——9月新增人民幣貸款23118億元。但是10月一直都是信貸“小月”,9月末作為三季度末,可能對下月的數據有一定的透支效果。今年10月的數據好于去年,比去年10月多增1223億元。
但是從貸款的結構來看,10月住戶貸款減少346億元,與去年10月(減少180億元)相比,少增166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5163億元,與去年10月(增加4626億元)相比,多增537億元。
在住戶貸款減少的346億中,短期貸款減少1053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707億元。短期貸款一般是消費貸、經營貸等短期貸款,中長期貸款主要以個人按揭房貸為主。梁斯分析認為,中長期貸款增加707億元,同比多增375億元,說明居民住房消費有所回暖。
相比居民貸款,企業貸款同比多增,但票據融資拉動明顯。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5163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1770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3828億元,票據融資增加3176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增加2088億元。
10月新增7375億貸款中,有43%是票據貢獻的,另外企業中長期貸款貢獻了51.9%。
10月企(事)業單位貸款,比去年10月多增加了537億元,有所改觀。短期貸款同比多增73億元,9月少增881億元,幅度也有所收斂;中長期貸款雖然有所增加,但比去年同期少增795億元,連續4個月同比少增;票據融資同比多增1271億元。中泰證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師楊暢認為,企業中長貸同比少增,或指向企業資本開支意愿有待修復;短貸與票據融資同比多增,指向企業或存在降息預期。
后續政策或繼續加碼
從近期政策的動作來看,8月政策性降息、9月全面降準相繼落地,近幾日,不少分析人士在報告中預計近期可能會有再一次降準。
10月底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始終保持貨幣政策的穩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下階段要“保持貨幣信貸和融資總量增長合理、節奏平穩、效率提升”。
對于接下來貨幣政策走向,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預計,寬信用進程將一直持續到年底,11月新發放信貸和新增社融都會處于較高水平。其中,11月增發1萬億國債將開閘發行,將推動新增社融繼續同比多增。接下來貨幣政策會加強與財政政策的協調配合,通過降準、大規模加量續作MLF等方式護航國債增發。短期內也有再度下調政策利率的可能,這主要取決于年底前宏觀經濟及樓市走向。
趙偉認為,近期增發國債、支持地方建設、規劃建設保障性住房等政策落地,對于拉動需求、提振實體部門信心具有積極意義。經濟恢復是一個“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的過程”,不必對經濟前景過于悲觀。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85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