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 id="wwsgu"><small id="wwsgu"></small></rt>
<object id="wwsgu"><wbr id="wwsgu"></wbr></object>
<acronym id="wwsgu"><center id="wwsgu"></center></acronym>
<acronym id="wwsgu"><center id="wwsgu"></center></acronym><acronym id="wwsgu"><small id="wwsgu"></small></acronym>
<acronym id="wwsgu"><optgroup id="wwsgu"></optgroup></acronym>
<sup id="wwsgu"></sup>

10月消費與外貿增速回升 國家統計局重申“不會出現通貨緊縮”

田進2023-11-15 14:56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田進 1-10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2.9%,相比1-9月增速下滑0.2個百分點;10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7.6%,相比9月提升了2.1個百分點;10月進出口3.54萬億元,月度增速由6月起連續4個月同比下降轉為增長0.9%。

11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上述1-10月國民經濟運行成績單。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劉愛華在當天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從需求變化來看,商品和服務的需求都是在持續恢復的。從貨幣條件看,廣義貨幣保持較快增長,市場流動性總體合理充裕?;谶@些因素判斷,下階段價格低位運行的狀況將會逐步緩解,不會出現通貨緊縮。

此前,在中國經濟一季報、半年報以及8月宏觀數據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均提出“中國經濟不存在通縮現象,下階段也不會出現通縮”。

近期,多家機構提升了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11月7日,IMF在對中國經濟評估發布會上對2023年中國GDP增速預測從5%上調至5.4%,2024年的預測為4.6%;11月8日,中金展望2024年中國宏觀經濟時提到,2024年名義GDP增速可能為6.3%左右,快于實際GDP增速(5%左右),也明顯高于2023年的名義GDP增速(可能為4.7%左右)。

11月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鄭柵潔在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也表示,后幾個月隨著各項政策措施持續顯效、轉型升級潛力持續釋放、經營主體動力持續增強,我們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戰勝各種風險挑戰,推動四季度經濟持續穩定回升向好,高質量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任務。

劉愛華在答記者問時表示,從統計角度來講,上年四季度的基數還比較低,有利于主要經濟指標的同比增速的回升。也要看到,經濟恢復需要一個過程,國際上不確定、不穩定、難預料因素仍然比較多,國內也面臨有效需求不足、一些企業經營困難等挑戰,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還要付出更多努力。

投資增長承壓

今年以來,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整體呈緩慢下滑趨勢。其中,一季度同比增速為5.1%,上半年同比增速為3.8%,而1-10月下滑至2.9%。

從31?。▍^、市)的情況來看,前三季度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也出現分化。其中,廣東、江蘇、山東、浙江這四大經濟省份的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速均高于全國平均數據。多個經濟省份在發布投資數據時,都提到了重大項目在拉動投資增長方面發揮的作用。

與此同時,多個經濟規模位于中后位置的?。▍^、市)在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方面出現了負增長。前三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出現大幅度負增長的?。▍^、市)包括天津(-20.8%)、黑龍江(-16.6%)、廣西(-13.2%)、云南(-8.8%)。

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固定資產投資在中國經濟中占據重要份額,也在近幾年推動經濟增長中被寄予厚望。2022年,固定資產投資成為穩經濟的重要抓手,資本形成拉動經濟增長1.5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0.1%。

分領域看,2023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的大幅度下降成為拖累固定資產投資和民間投資增長的重要因素。2022年,房地產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約25%,其中民間投資又占其約80%。而在2023年1-10月,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5.9%,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9.3%;1-10月,民間投資同比下降0.5%,扣除房地產開發投資后,民間投資同比增長9.1%。

2023年,全國房地產市場的多項運行數據呈現大幅度、持續下滑的態勢——自4月以來,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持續下跌;1-10月,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7.8%,商品房銷售額同比下降4.9%,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同比下降13.8%。

并且,絕大多數?。▍^、市)的房地產開發投資前三季度仍處在負增長狀態,降幅明顯的有天津(-48.5%)、青海(-36.0%)、遼寧(-28.2%)等。只有個別?。▍^、市)的房地產開發投資由負轉正,在已公布數據的省份中,北京、上海、浙江在前三季度實現房地產開發投資的正增長。

10月19日,四川省統計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曾俊林在答記者問時表示,四川房地產與全國大勢基本一致,處于調整階段,政策效應仍需觀察,房地產行業發展的壓力仍不容忽視。前三季度,全省房地產開發投資降幅較上月擴大1.0個百分點,自年初以來連續8個月下降。從開發前置指標看,全省房地產施工面積降幅較上月擴大0.6個百分點。下階段,隨著經濟不斷恢復向好,政策效應持續釋放,房地產市場表現值得期待。

10月18日,野村中國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多個與房地產相關的指標表明,盡管有所改善,但中國房地產行業仍處于深度收縮狀態。8月中旬以來,在房地產信貸激增的背景下,政府層面在8月下旬啟動了新一輪房地產寬松政策。然而,我們認為,僅靠降低抵押貸款利率、降低首付款比例和放松住房交易限制可能還不夠。一線城市住房交易的溫和增長可能會進一步擠壓低線城市,許多私人開發商已經在這些城市陷入困境。

消費增速連續三月增長

2023年前10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經歷了“N”型增長,同比增速最高在4月達到了18.4%,此后快速滑落。從8月開始,同比增速再次緩慢提升,10月為同比增長7.6%。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居民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32.8%,而2013—2021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超過50%。

而在2023年前三個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升,前三季度達83.2%,拉動GDP增長4.4個百分點,成為三大需求中拉動經濟增長最主要的因素,比去年全年貢獻率明顯提升。而另外兩大需求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進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分別為29.8%、-13.0%。

年初,商務部將2023年定為“消費提振年”。在10月26日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玨婷表示,今年以來,商務部組織開展“消費提振年”系列活動,出臺促進汽車、家居消費等政策措施,深化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實施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和縣域商業三年行動,著力提振大宗消費,促進服務消費,拓展新型消費。未來消費的可持續恢復和增長有賴于消費能力、消費意愿和消費環境等多重因素的共同推動。

但也需要注意的是,作為反映消費需求的一項重要指標,2023年10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由上月同比持平轉為同比下降0.2%,為年內第二次出現同比負增長。

11月9日,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發文解讀稱,10月份,受天氣晴好農產品供應充足、節后消費需求回落等因素影響,CPI略有下降。從同比看,CPI下降0.2%,主要是因為食品價格降幅擴大。

劉愛華也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CPI在當月回落,是有其季節性特征,還有結構性因素,核心CPI是保持平穩的。綜合來看,目前物價總體還是比較平穩的。

11月9日,野村中國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與季節性因素相比,服務價格增長在9月份已經降至負值,10月份環比指數為-0.1%,這表明該行業被壓抑的需求的釋放繼續放緩??傮w而言,最新的通脹數據表明,盡管在夏季有企穩跡象,但10月份的增長勢頭依然疲軟。展望未來,預計11月CPI同比漲幅仍為負0.1%,僅略高于10月。

展望接下來的消費趨勢,劉愛華表示,一方面要看到目前居民消費潛力仍然受到一些制約,主要是居民消費能力和消費意愿有待進一步提升,另一方面,隨著經濟的持續恢復,就業形勢的不斷改善,市場供給的穩步提升和優化,加上促消費政策的發力顯效,恢復和擴大消費的基礎將不斷鞏固。

浙江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共享與發展研究院院長李實表示:“過去二十余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更多依賴于經濟增長。而今年以來,經濟增長確實面臨諸多壓力,提高居民收入存在很多阻礙。在不提高收入的情況下,很難去刺激消費。因此,提升居民收入還是要回到源頭:提高經濟的增長速度。”

從居民就業和收入預期來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認為未來消費的恢復增長也有隱憂。“現在,需求進一步恢復的基礎亟待加強,或者說,需求收縮的問題仍然比較明顯。需求收縮會使企業生產、信心受到持續的制約。需求收縮也是中國經濟增速近些年來持續下降的主要原因。”

為此,張立群建議要抓住需求收縮的突出矛盾,綜合施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著力加大宏觀經濟政策逆周期調節的力度,特別是要發揮好政府投資對企業投資、全社會投資的帶動作用。

進出口增速時隔四月轉正

今年以來,全球貿易的弱復蘇已成為多個經濟體面臨的共同挑戰。

4月5日,世界貿易組織還預計2023年全球商品貿易量增長率為1.7%,但在10月5日,世界貿易組織將此預測直接下調至0.8%,明顯低于過去12年2.6%的平均水平??傮w上,上半年全球出口額下降4.6%,其中,一季度下降1.3%、二季度下降7.8%。

10月5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也發表講話稱,盡管全球經濟從過去幾年的嚴重沖擊中持續復蘇,但復蘇進程緩慢而不均衡。當前全球增長的步伐仍然十分緩慢,遠低于疫情暴發前20年3.8%的平均水平,中期增長前景也已進一步減弱。

世界貿易的低迷也讓中國的出口在近幾月面臨較大壓力,5-9月,中國出口增速經歷了連續的同比負增長。

但在10月,外貿月度、累計增速雙雙轉正——2023年前10個月,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4.32萬億元,累計增速由前三季度同比微降0.2%轉為增長0.03%;其中,10月當月,進出口3.54萬億元,月度增速由6月起連續4個月同比下降轉為增長0.9%。

對于增速轉正的原因,11月7日,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表示,在世界經濟復蘇勢頭不穩的大環境下,中國外貿運行穩中有進,積極因素累積增多,帶動10月當月進出口同比增長。

除此之外,四季度外貿的持續增長仍有諸多積極信號。中國海關貿易景氣統計調查最新結果顯示,對未來進口、出口表示樂觀的企業占比提升,中國外貿向好發展態勢進一步顯現。

在國際市場方面,中國自歐盟、美國等傳統市場進口增長。前10個月,中國對歐盟、美國和日本進出口分別同比下降1.6%、下降7.6%和下降6.5%。其中,自歐盟和美國進口分別增長5.1%和0.2%。

11月2日,在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束玨婷表示,今年前9個月,中國吸引外資規模同比下降,但仍處于近10年同期較高水平。特別是新設外資企業數量較快增長,印證了外商長期在華投資熱度不減,我們對吸收外資長期向好發展有信心。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為《經濟觀察報》社原創作品,版權歸《經濟觀察報》社所有。未經《經濟觀察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否則將依法追究相關行為主體的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致電:【010-60910566-1260】。
大國資新聞部記者
關注宏觀經濟以及人社部相關產業政策。擅長細節深度寫作。